正在阅读:
Mysql30条书写高质量SQL的建议,程序猿福音(二)
part01 →直通车
part03 →直通车
11、使用联合索引时,注意索引列的顺序,一般遵循最左匹配原则
表结构:(有一个联合索引 idxuseridage,userId 在前,age 在后)
CREATE TABLE `user` ( `id` int(11) NOT NULL AUTO_INCREMENT, `userId` int(11) NOT NULL, `age` int(11) DEFAULT NULL, `name` varchar(255) NOT NULL, PRIMARY KEY (`id`), KEY `idx_userid_age` (`userId`,`age`) USING BTREE ) ENGINE=InnoDB AUTO_INCREMENT=2 DEFAULT CHARSET=utf8;
反例: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age = 10;
正例:
//符合最左匹配原则 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userid=10 and age =10; //符合最左匹配原则 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userid =10;
理由如下:
当我们创建一个联合索引的时候,如(k1,k2,k3),相当于创建了(k1)、(k1,k2)和(k1,k2,k3)三个索引,这就是最左匹配原则。
联合索引不满足最左原则,索引一般会失效,但是这个还跟 MySQL 优化器有关的。
12、对查询进行优化,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,尽量避免全表扫描
反例: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address ='苏州' order by age ;
正例:
添加索引
alter table user add index idx_address_age (address,age)
13、如果插入数据过多,考虑批量插入
反例:
for(User u :list){ INSERT into user(name,age) values(#name#,#age#) }
正例:
//一次500批量插入,分批进行
insert into user(name,age) values <foreach collection="list" item="item" index="index" separator=","> (#{item.name},#{item.age}) </foreach>
理由:批量插入性能好,更加省时间。
打个比喻:假如你需要搬一万块砖到楼顶,你有一个电梯,电梯一次可以放适量的砖(最多放 500),你可以选择一次运送一块砖,也可以一次运送 500 块砖,你觉得哪个时间消耗大?
14、在适当的时候,使用覆盖索引
覆盖索引能够使得你的 SQL 语句不需要回表,仅仅访问索引就能够得到所有需要的数据,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。
反例:
// like模糊查询,不走索引了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userid like '%123%'
正例:
//id为主键,那么为普通索引,即覆盖索引登场了。
select id,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id like '%123%';
15、慎用 distinct 关键字
distinct 关键字一般用来过滤重复记录,以返回不重复的记录。在查询一个字段或者很少字段的情况下使用时,给查询带来优化效果。但是在字段很多的时候使用,却会大大降低查询效率。
反例:
SELECT DISTINCT * from user;
正例:
select DISTINCT name from user;
理由:带 distinct 的语句 CPU 时间和占用时间都高于不带 distinct 的语句。
因为当查询很多字段时,如果使用 distinct,数据库引擎就会对数据进行比较,过滤掉重复数据,然而这个比较、过滤的过程会占用系统资源,CPU 时间。
16、删除冗余和重复索引
反例:
KEY `idx_userId` (`userId`)
KEY `idx_userId_age` (`userId`,`age`)
正例:
//删除userId索引,因为组合索引(A,B)相当于创建了(A)和(A,B)索引
KEY `idx_userId_age` (`userId`,`age`)
理由:重复的索引需要维护,并且优化器在优化查询的时候也需要逐个地进行考虑,这会影响性能的。
17、如果数据量较大,优化你的修改/删除语句
避免同时修改或删除过多数据,因为会造成 CPU 利用率过高,从而影响别人对数据库的访问。
反例:
//一次删除10万或者100万+?
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<100000;
//或者采用单一循环操作,效率低,时间漫长
for(User user:list){ delete from user; }
正例:
//分批进行删除,如每次500
delete user where id<500
delete product where id>=500 and id<1000;
理由:一次性删除太多数据,可能会有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 的错误,所以建议分批操作。
18、where 子句中考虑使用默认值代替 null
反例: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age is not null;
正例:
//设置0为默认值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age>0;
理由:并不是说使用了 is null 或者 is not null 就会不走索引了,这个跟 MySQL 版本以及查询成本都有关。
如果 MySQL 优化器发现,走索引比不走索引成本还要高,肯定会放弃索引,这些条件 !=,>isnull,isnotnull 经常被认为让索引失效,其实是因为一般情况下,查询的成本高,优化器自动放弃索引的。
如果把 null 值,换成默认值,很多时候让走索引成为可能,同时,表达意思会相对清晰一点。
19、不要有超过 5 个以上的表连接
连表越多,编译的时间和开销也就越大。把连接表拆开成较小的几个执行,可读性更高。如果一定需要连接很多表才能得到数据,那么意味着糟糕的设计了。
20、exist&in 的合理利用
假设表 A 表示某企业的员工表,表B表示部门表,查询所有部门的所有员工,很容易有以下 SQL:
select * from A where deptId in (select deptId from B);
这样写等价于:
先查询部门表B
select deptId from B
再由部门deptId,查询A的员工select * from A where A.deptId = B.deptId
可以抽象成这样的一个循环:
List<> resultSet ; for(int i=0;i<B.length;i++) { for(int j=0;j<A.length;j++) { if(A[i].id==B[j].id) { resultSet.add(A[i]); break; } } }
显然,除了使用 in,我们也可以用 exists 实现一样的查询功能,如下:
select * from A where exists (select 1 from B where A.deptId = B.deptId);
因为 exists 查询的理解就是,先执行主查询,获得数据后,再放到子查询中做条件验证,根据验证结果(true 或者 false),来决定主查询的数据结果是否得意保留。
那么,这样写就等价于:
select * from A,先从A表做循环
select * from B where A.deptId = B.deptId,再从B表做循环.
同理,可以抽象成这样一个循环:
List<> resultSet ; for(int i=0;i<A.length;i++) { for(int j=0;j<B.length;j++) { if(A[i].deptId==B[j].deptId) { resultSet.add(A[i]); break; } } }
数据库最费劲的就是跟程序链接释放。假设链接了两次,每次做上百万次的数据集查询,查完就走,这样就只做了两次;相反建立了上百万次链接,申请链接释放反复重复,这样系统就受不了了。
即 MySQL 优化原则,就是小表驱动大表,小的数据集驱动大的数据集,从而让性能更优。
因此,我们要选择最外层循环小的,也就是,如果 B 的数据量小于 A,适合使用 in,如果 B 的数据量大于 A,即适合选择 exist。
转载请注明文本地址:https://www.bemhome.com/post/23.html